書,什么是書?培根說:“書是人類靈魂的精髓。”馬克思又說:“讀書是凈化人類精神境界的唯一途徑。”對書的定義可謂是百家爭鳴。但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我們人類的歷史需要書作為動力,我們的人生需要讀書來豐富。

顧炎武是明末清初首屈一指的大學問家。它生長在江蘇昆山,據說,他從小就如饑似渴地勤奮讀書,沒有多少年,昆山所能找到的書都被他讀完了,至今還流傳著 “昆山無書”的美談。他十多歲時就把一部令人望而生畏的《資治通鑒》讀完,并且全部抄寫了一遍。他一生所讀過的書,有好幾萬卷,可以裝滿一間房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顧炎武的著作,卷帙浩繁,博大精深。僅就《日知錄》而言,書中不僅涉及天文、地理、政治、哲學,還有文學、考古、音韻等方面的內容,可真算是當時的一部百科全書了。就因讀過的書包羅萬象,才能夠完成一部關于多方面的巨作。書中藏有好多秘密,就看你是不是去仔細的尋找了,如果真地融 入了書中,誰都可以成為不平凡的人。

讀書是毛澤東同志最大的嗜好。他生前住房的臥室里、睡床上、辦公桌上、會客室里,到處都放著書。他的整個住房好像一個 小小的圖書館。毛澤東同志解放后在北京的20多年里,雖然工作繁忙,但還是利用點滴時間看書學習。他經常到北京圖書館、北師大圖書館、北大圖書館、首都圖書館等單位借書。據不完全統計,到北京以后,直到19669月,他先后借閱的圖書達2000余種、5000余冊。僅1974年,他借閱的書籍就近600種、1100冊。

人的知識都是從書中得來的,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才能使自己進步,人沒有天生的智慧,那全部是從刻苦學習中得來的。在學習上是沒有平坦的大道可以走的,只有那在崎嶇小路上攀登、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朋友,你我一路走來,是否感到書是無處不在的呢?當我們在人生路上被荊棘刺傷時,被風浪打沉時。奧斯托羅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否讓你我看到了希望和力量?是的,我看到了:保爾.柯察金教我在人生路上要有勇氣獨立地走向生活的盡頭。當我們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時,書說是一盞明亮的指示燈,又是一位無微不至的母親;她那溫暖的胸懷,永遠牽動我的靈魂;她那慈祥的目光,永遠激勵我前進,她那高尚的品德,永遠銘記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