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江蘇省昆山市人民法院找準深入推進三項重點工作的結合點、切入點和著力點,堅持能動司法,創新工作思路,精心打造硬件設施完善、一體化運作的訴訟服務中心,充分發揮訴訟服務、糾紛化解和糾紛分流三大職能,為群眾創造一個更加公平、有序、文明、高效的訴訟服務環境,拉近了法院與公眾的距離。

 

一站式訴訟服務:讓群眾辦事更便捷

 

524上午9點整,趕在周一前來立案的當事人廖某第一次走進訴訟服務中心,就得到專職導訴員的熱情指導。從領取格式文本填寫訴狀,再到立案窗口排隊遞交訴訟材料,僅用10分鐘就辦妥了全部立案手續。“老是聽說到法院立案既耗時又煩瑣,沒想到今天卻辦得非常順利,墻上公示的訴訟流程和收費標準一目了然,為我們提供的服務措施也相當齊全!”廖某對法院的服務非常滿意。

 

成立于去年底的訴訟服務中心占地800平方米,分為立案、休息、等候、便民、調解、服務6個功能區域,座椅、書寫臺、格式訴狀、常用法律法規宣傳手冊等一應俱全,訴訟指導、糾紛調解、法律援助、判后答疑、執行督促等環節一條龍銜接,22名工作人員各司其職。訴訟服務大廳中心最顯眼處是導訴臺,由一名法律本科畢業生擔任專職導訴員,平均每天接待并指導50名咨詢或來訪人員,而訴訟服務中心每日人流量則接近200人次。今年以來,訴訟服務中心已完成各類訴訟引導或指導1752人次、法律咨詢897人次、法律援助9人次、案件查詢973人次、材料收轉1210人次、判后答疑387人次、審查立案6812件。

 

溫情訴前調解:讓當事人少花點成本

 

412,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正式掛牌成立了調解工作室和執行工作室,具體細分為民事調解組、商事調解組、涉少調解組和預執組,各組分別調解由立案窗口分流的相應類型案件,全面實現訴調無縫對接。

 

為合理使用有限的司法資源,幫助群眾減輕訴訟負擔,從源頭上減少涉訴信訪,服務中心堅持調解優先,根據案情需要和糾紛類型,引導當事人優先選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等其他非訟糾紛解決方式,并由多名法官助理積極開展訴前調解,真正做到讓當事人少煩一點心、少花一點錢。今年已分流糾紛406件,訴前調處案件256件。

 

510下午,在訴訟服務中心民事調解組辦公室內,一樁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的當事人在等待法官出具調解協議的間隙,竟然面帶微笑并排坐到一起,還不時聊上幾句,很難相信40分鐘前雙方依然劍拔弩張。原來,黃海榮十年前從陜西老家來昆打工,20096月在周市某工地被倒下的樁基砸傷腦部,致使半身偏癱,構成二級傷殘。其妻毛素華從外企辭職照顧丈夫,并多次前往某地基工程有限公司交涉賠償事宜,都因對賠償數額分歧太大而協商不成,終于419委托律師提交訴訟材料。隨后,法官助理代軼組織雙方面對面調解,耐心釋法析理,規勸原告依法提出合理賠償數額,勸說被告體諒原告家庭困難盡快賠償,最終促使雙方就分期賠償83.6萬元達成一致。雙方都說第一次到法院就順利解決糾紛,既感意外,又非常滿意。毛素華還興奮地告訴法官:拿到賠償款就帶丈夫去西安康復醫院繼續治療,好好生活。

 

全心為民司法:讓糾紛解決更高效

 

55,因發生欠款糾紛,昆山天達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向法院提出訴前財產保全申請,要求凍結某建筑安裝有限公司的銀行帳戶資金210萬元。服務中心訴前保全組經審查認為,混凝土公司的申請符合法律規定,遂派專職法官立刻趕往農商行陸楊支行,依法采取保全措施。次日,建筑安裝公司代表趕到法院,表示愿與原告協商,雙方隨即就分期支付194萬余元達成一致。

 

在積極開展矛盾糾紛訴前調解過程中,法院始終堅持依法高效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根據不同案情和糾紛特點,精準找到癥結所在,快速妥善解決矛盾糾紛,力求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最大化。

 

512上午,上海臺商林某委托律師向訴訟服務中心送上錦旗,盛贊“訴前調解好又快,和諧社會新平臺”。3月底,林某有意購買某置業公司開發的高檔房產,先行支付兩萬元表示誠意,并與銷售員商定“將盡快通知是否決定購買”。一周后,林某將家人不同意購房的決定通知銷售員,希望公司退還款項,但對方卻以定金非己方原因不退為由予以拒絕。多次協商不成后,林某訴至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立案窗口在審查材料時發現,這是一起證據證明力小、法律關系難以界定、訴訟成功率低的涉臺糾紛,如機械進入訴訟程序,既耗費當事人精力,又不一定能徹底定紛止爭。在依法告知林某訴訟風險并征得其同意后,該糾紛在第一時間被轉至人民調解組,由法官和人民調解員從節約訴訟成本、維護公司信譽等方面入手,聯合對雙方進行調解,僅一天半就使置業公司當場退還2萬元。

 

為使訴訟服務中心的各項工作更加便民高效,下一步,法院還將結合“和諧鄉鎮、和諧社區”共建活動,在全市廣泛建立訴訟服務站,讓更多普通百姓真正感受司法的溫暖,親身體會司法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