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法官的道德自律
作者:劉江洲 發布時間:2013-10-22 瀏覽次數:2447
巴爾扎克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禁治產》一書,涉及宗教、政治、人情對司法的影響、司法獨立問題、法官職業道德問題,對我們法官有諸多方面的啟迪。
早在羅馬法中就設置了禁治產制度,禁治產簡單點講就是禁止管理財產,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能力人或有酗酒、吸毒、賭博和有奢侈消費等惡習的人進行約束的制度。由監護人來代替被宣告禁治產的人來代為管理財產。巴爾扎克以“禁治產”這個法律名詞作為小說篇名,是匠心獨運的絕妙一筆。
書中人物愛斯帕爾侯爵是個正直、厚道、大方的人,他對自己的兩個孩子的教育很嚴格,讓他們和平民的孩子一起生活學習,不讓他們過貴族的寄生蟲生活。他從年輕時代就對中國文化藝術情有獨鐘,不惜花掉很多金錢購買和收藏中國古玩。這一切都引起了愛斯帕爾侯爵夫人的強烈不滿。愛斯帕爾夫人是個愛慕虛榮的女人,為了制止丈夫的所作所為,為了把孩子弄回自己身邊,更是為了獨占家產,她竟向法院誣告自己的丈夫神經有毛病,要求法庭對他實施禁治產的法律條款。
做人一向低調但品行相當高尚的波皮諾法官,以追求公平正義為目標,經過多方調查,搜集了大量證據準備駁回愛斯帕爾夫人的起訴。但是這位夫人靠各種關系、耍手腕、設陷阱,致使波皮諾法官被剝奪了行使職務的權利……
這樣一個出發點相當好的法律制度,也會被愛斯帕爾夫人這樣的人用以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卑劣目的。愛斯帕爾夫人是一位“無論哪方面,只要人生能有多么壯闊的場面,她就要過多么壯闊的生活”的女人,有相當大的活動能量,能夠在奉行“金錢至上”的資本主義社會如魚得水、暢行無阻。由此可見,任何良法都有可能被人利用,以便在合法的掩蓋下去行骯臟的勾當。一些當事人以爭取公平正義的名義,打著保護他人合法權益的旗號,很有可能是為了達到不公平、不正義、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目的。
巴爾扎克塑造了一位道德高尚、作風正直的小人物——法庭推事波皮諾。在眾人都認為愛斯帕爾侯爵已經瘋了的情況下,他不人云亦云,堅信侯爵不是瘋子,并經過多方調查,搜集了大量證據,準備駁回侯爵夫人的起訴。當波皮諾這位正直的法官準備沖出人情構筑起來的堡壘,揮下維護公平、伸張正義“法律之劍”的時候,他自己卻陷入愛斯帕爾夫人精心設置的陷阱,在瓜田李下的疑問中被剝奪了審案權。這些都無情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司法體系的荒謬絕倫,但也反映出了在人情干擾下法官個體張揚正義的舉步維艱。
法官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況且法院本身就是一個“小社會”。不建立起一個可以有效阻擋人情干擾的司法體制,僅僅靠法官的道德自律,很多時候是難以奏效的。盡管如此,波皮諾法官內心對事實真相和公平正義的追求,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當一位法官拋卻了這些良知,一門心思地撲在升官發財上,無論其地位多么顯赫,財富多么巨大,都難以稱得上是一位真正的法官。正如項羽被稱為“失敗的英雄”一樣,波皮諾法官無疑就是一位“失敗的真正法官”,他雖敗猶榮,是資本主義司法官僚體系中難得一見的仁人志士。由于與格格不入的腐朽制度所不相容,波皮諾法官官場受挫,最后甚至還被剝奪了審案權,但他那種忠于事實、忠于法律的精神是偉大的。
巴爾扎克在小說中對愛斯帕爾侯爵和波皮諾法官的美德是贊賞的,也是同情的,但他的同情絲毫難以撼動高尚的情操與貴族的財產權以及司法官僚體系之間的矛盾,在這兩對矛盾的博弈中無疑讓邪惡的力量占了上風。巴爾扎克在波皮諾法官被剝奪審案權的時候,將故事的敘述嘎然而止,但依然余音裊裊、繞梁三日,給我們帶來不盡的思索:良法就必然能帶來良治嗎?高尚的道德就一定能帶來美好的結局嗎?法官的道德自律真的能夠抵御如洪濤般的人情干擾嗎?我們必須從巴爾扎克這位文學巨匠的文章里走出來,從社會的現實中苦苦地尋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