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亞洲青年運動會和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分別于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下半年在江蘇省南京市召開。平安青奧、和諧青奧、綠色青奧是南京市委和賽事籌委會提出的目標。位于比賽主場館所在轄區的建鄴區人民法院,全力做好司法服務和保障工作。

  隨著籌備工作的深入開展,涉亞青、青奧場館和配套設施建設的糾紛、物流糾紛、客運合同糾紛等民事糾紛頻現,盜竊場館配套設施等刑事犯罪以及相關知識產權糾紛和行政訴訟也陸續發生。

  建鄴法院法官及時妥處每一起涉訟案件。去年下半年,該院受理了原告南京奧體中心訴被告江蘇某公司租賃合同糾紛一案。該案被告承租場地半年后因資金鏈斷裂拖欠原告100萬余元租金,原告訴請解除合同,而被告已對承租場地花了500萬余元進行裝修。為了妥善化解矛盾,法官謀求新的化解方式:由被告引薦第三方接手承租場地繼續經營,并補償被告一定金額的裝修費用,最終糾紛徹底化解。

  一年多來,該院共受理相關各類糾紛100多起,90%以上一審結案,上訴案件無一件被改判發回,無一件申訴、信訪。

  面對大量矛盾糾紛,需要司法為青奧提供法治“動力”。江心洲,被南京市民喻為“世外桃源”,是青奧會時南京展示的窗口,市規劃遠景是將其建設成為一座“生態科技城、低碳智慧島”。然而在開發中,城市發展與土地征收、房屋拆遷的矛盾沖突凸現,對建鄴法院的司法智慧是個檢驗和考量。該院深入調研后給政府及相關部門提出建議,同時深入社區宣傳法律政策,回答百姓問題,引導依法解決問題,保證了重點工程建設與百姓利益的并重。

  許多糾紛誘因復雜,單靠司法力量難以有效化解。建鄴法院內合外聯,共同寫好司法服務“大文章”。

  對內,該院建立青奧法庭與法院各部門的聯動,暢通信息快速通道,建立信息專項報告制度,對立、審、執、信訪等各環節中發現涉青奧案件或者有可能造成不利影響的情況,第一時間進行研判,并做好預案和處置方案。

  對外,構建網格化矛盾化解機制,著力打造“三大網絡”:即以巡回審判點為中心,以基層司法聯絡員、人民調解員為支點,輻射各街道司法所、綜治辦、居委會的矛盾糾紛排查網絡;以法院為中心,以巡回法庭、特色審判法庭、社區(村組)法官聯系點為依托的糾紛快速化解網絡;依托街道司法所設立的矛盾糾紛聯合化解工作站,建立以28名司法聯絡員和98名人民調解員為基礎的訴調對接工作網絡。此外,該院還與公安、交管、衛生局等部門對接,對相關糾紛聯動化解。

  近3年來,該院與有關部門聯動訴外化解矛盾糾紛5000多起。區委書記、區長幾次批示,稱贊法院司法服務亞青、青奧工作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