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從江蘇省道德講堂建設暨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傳來喜訊:沭陽縣人民法院榮獲2013——2015年度江蘇省文明單位,這是該院自2009年、2012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以來又一次獲此殊榮。

  近年來,沭陽法院緊緊圍繞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線,堅持審判業務、隊伍建設、精神文明齊抓共建,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突破。2013年至2015年每年結案2萬件以上,2015年共結案20440件,占全市基層法院結案總數的29.8%,全院結案總數、法官人均結案數等核心指標均居全市第一,并穩定保持在全省基層法院前列。該院在爭創“省級文明單位”活動中,積極拓展審判職能,開展優質司法服務,做好文明建設的“三個延伸”:

  依法服務大局,推動司法文明向上延伸。依法嚴厲打擊“兩搶一盜”、故意傷害、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等各種危害群眾安全、破壞經濟秩序的犯罪,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秩序。妥善處理企業借款、招商引資、產品購銷、勞動用工糾紛等關系保增長、調結構、擴內需的案件,加強對企業的訴訟指導和法律服務,使企業避免訴訟風險,積極為地方經濟發展獻計獻策。幾年來,共為政府決策、部門行政和企業發展提出司法建議、意見140余條,其中“關于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的司法建議”被縣委主要領導采納并批轉相關部門落實。

  強化便民服務,推動司法文明向下延伸。作為全省首批立案登記制改革試點法院,該院率先實行無障礙立案登記改革,將立案權集中至訴訟服務中心統一行使,實現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充分保障當事人訴權。創新立案方式,引導不便當場立案的當事人尤其是外地當事人實行網上立案,對行動不便的傷病患者、殘疾人、老年人等實行上門立案。去年該院當場立案率超過99%,共辦理網上立案、上門立案112件,無群眾反映立案難問題。開通網上訴訟服務中心,提供“一對一”案件查詢、訴訟咨詢、信訪投訴等服務。去年訴訟服務中心共接聽當事人來電4869人次,收轉材料3218件次,未出現一起因訴訟服務不到位而引發的信訪投訴。

  開展結對幫扶,推動司法文明向外延伸。加強農村青少年維權工作,強化人民法庭與各鄉鎮對接和聯動,在法庭轄區選擇三至五名留守青少年作為聯系對象,為他們每人確定一名法庭干警作為“青少年維權志愿者”,定期到其家中、學校或工作單位了解其成長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三年來,六個法庭共結對幫扶留守青少年55人。該院還常年駐村開展扶貧活動,與本縣華沖鎮大尖村等3個貧困村結對共建,通過開通熱線電話、召開座談會等方式,為掛鉤村企業經營發展建言獻策,特別是針對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法律問題,竭盡所能給予援助。通過三年努力,使掛鉤村的面貌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