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興化,河風送爽,正是蟹肥稻黃的豐收時節。河網間穿梭的貨船載著滿艙青殼白肚的活蟹,也載著蟹農們一年的期盼。興化法院執行干警敏銳把握這一有利時機,成功執結兩起小標的“涉蟹”糾紛。

清晨的蟹行市場人聲鼎沸,經營戶老陳卻無心生意。他的目光始終追隨著入口處——今天,興化法院的執行干警要來幫他追討那筆拖欠近十年的貨款。這筆賬要追溯到2015年。蟹農蘇某欠下老陳泡沫箱貨款。2024年,法院判決蘇某需支付本息25萬余元,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雙方達成分期和解協議,但蘇某分期支付部分款項后,尚有6萬元尾款遲遲未結。因蘇某賬面無可供執行財產,案件不得已終本處理。

不久后,一通電話為案件帶來轉機,“蘇某最近正在市場賣螃蟹,能不能上門找他談一談?”老陳對執行法官助理邵縉琪說道。

“現在正值銷售旺季,每天的出貨量一定不少,有貨出,必有進賬,得抓緊去一趟”。接到線索的邵縉琪立即奔赴市場,果然,在市場角落的蟹行里,執行干警找到了正在招呼客戶的蘇某。

面對突然出現的執行干警,蘇某先是一愣,隨即開始訴說養殖不易、資金周轉困難。邵縉琪語氣平和卻堅定:“這筆賬拖了快十年了,今天必須有個了結。”蟹行里彌漫著湖鮮特有的腥甜氣息,電子秤的指示燈明明滅滅。在執行干警的耐心釋法下,蘇某的態度逐漸軟化。他掏出手機,當場完成了6萬元轉賬,這場持續近十年的糾紛,終于畫上了句號。

正午時分,另一起飼料款糾紛的被執行人黃某被拘傳至調解室。這筆54000元的欠款因查無可供執行財產,案件進入終本程序。

“我也想盡快還錢,”黃某低著頭,“但今年螃蟹飼料價格漲得厲害......”

執行法官沒有急著講大道理,而是給他算了筆賬:“你養蟹要用飼料,飼料商也要進貨生產。你拖欠的每一筆貨款,都在影響其他人的生計。”

窗外秋風正烈,調解室里的氣氛卻漸漸緩和。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溝通,黃某最終認識到錯誤,積極聯系親友籌款,一次性將飼料款全額支付。

兩起案件的順利執行完畢,對興化法院的執行干警來說,不僅是兩份結案文書,更是對水鄉營商環境的切實守護。他們熟悉這片土地上每個行業的季節規律——深秋時節,蟹肥蝦躍,正是養殖戶資金回籠的關鍵期。這種洞察,讓他們能在最合適的時機出手,既維護司法權威,也保障生產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