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臨黃海奔涌浪潮,西枕長江浩蕩沃野。南通市通州區這顆長江三角洲北翼的明珠,正以蓬勃活力書寫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作為守護公平正義、護航區域發展的司法力量,南通通州法院始終聚焦企業司法需求,以“追江趕海”的奮進姿態、“千帆競發”的爭先勁頭,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繪就法治化營商環境新圖景。該院相關做法獲評全省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優秀案例、全省信用體系建設優秀案例并獲省法院推介;該院還斬獲南通市營商環境提升先進集體、高質量發展貢獻獎先進集體等稱號。

專業賦能,護航特色產業“新征程”

在中國建筑業的版圖上,“建筑之鄉”通州占據重要坐標。面對市場格局變化與產業升級挑戰,如何以司法力量助力傳統建筑業向新質生產力躍升?通州法院給出了“專業護航”的答案。

針對建筑業涉訴糾紛特點,通州法院聯合區住建局打造“筑企安居”特色品牌,建立訴調對接、專家參與審理、聯席會議等六大機制,將法院的法律優勢和住建部門的專業優勢深度融合,形成互補互促“雙優”格局,為建筑企業糾紛化解按下“加速鍵”。

“建設工程案件標的額大、法律關系復雜、證據材料多,必須用專業力量啃下‘硬骨頭’。”該院民一庭庭長徐淑華介紹,法院集中優質審判資源組建專業合議庭,對每起案件實行“一案一策”精細化審理;對于疑難復雜案件,充分發揮院、庭長辦案的示范引領作用,以專業審判守護建筑業健康發展。

通州兩大建筑企業的工程款糾紛,便是專業審判的典型案例。2012年7月,原告分包被告總承包的某小區、某酒店、某商業廣場的安裝工程,后因工程款支付問題對簿公堂。

通州法院院長黃衛作為某小區工程案件的承辦法官,在審理中敏銳發現:原、被告同時期合作三項工程,部分付款無法明確對應具體項目,如果就案辦案,很可能會導致新的糾紛。

為徹底化解矛盾,黃衛決定將三個案件的工程款事宜合并調解。幾十通的電話溝通、多輪拉鋸式協商……從“各執一詞”到“逐步破冰”,雙方最終就款項金額、付款期限、違約責任等達成一致。“一案解三結”不僅為兩家企業節省了大量訴訟成本與時間,更修復了企業間的信任,為后續合作留下空間。

為進一步提升建設工程案件審理專業化水平,通州法院在“向內挖潛”的同時主動“向外借力”,選聘16名建設工程領域專家擔任“智囊”,讓他們深度參與專業咨詢、輔助釋明、監督等環節,助力法院更精準查明案件事實、更高效化解矛盾,為建設工程案件審理注入“強心劑”。

前端化解,按下涉企糾紛“減壓閥”

“收了貨,按約付貨款天經地義,為何遲遲不履約?”

“并非有意拖欠,是設備根本達不到合同標準,我們沒法用!”

一場因定制設備質量引發的糾紛,發生在某機床公司與某新材料公司之間。前者按約交付了銑齒機,后者卻以質量不達標為由拒付余款。一方訴請索款,一方反訴退貨,矛盾劍拔弩張。

“這類涉及定制產品質量爭議的商事案件,往往面臨鑒定周期長、成本高的困境,可能讓企業陷入‘訴訟拉鋸’,影響正常經營。”通州法院民二庭庭長顧慧華表示,要幫企業跳出“訴訟困局”,就得在前端下功夫。為減少當事人訴累,法院第一時間將該案交由商會商事調解中心先行調解。

由于雙方意見分歧較大,案件進入訴訟程序,但在庭前的鑒定聽證階段,承辦法官也未放棄調解努力,通過為企業算清“經濟效益賬”“時間成本賬”“企業信譽賬”,最終推動雙方達成解除合同、退貨退款的調解方案。

該案不僅入選全省工商聯商會調解典型案例,更成為通州法院“疊加式”調解法的生動實踐。2024年以來,通過建立“調解員、法官、院庭長”遞進式調解機制,層層發力、環環相扣,累計促成3504件涉企案件止于庭前,既幫企業卸下“訴訟包袱”,更通過釋放“法院+行業”合力,推動涉企糾紛的實質化解。

前端化解的思路,同樣延伸至執行環節。為避免企業因被執行陷入經營困境,通州法院探索建立“預執”機制,通過執行通知前置機制,促使103件執行案件的當事人在執前主動履行,到位金額1287萬元。聯合建筑企業協會搭建執前信息交流平臺,通過提前介入、風險預警,前端化解潛在執行案件41件,避免2977萬元資金凍結影響企業運轉,實現申請執行人權益保障與被執行企業正常經營的雙贏共贏。

服務上門,當好轄區企業“貼心人”

“今天聽了管庭長的解讀,心里更踏實了!《民營經濟促進法》不僅是‘保障書’,更是‘指南針’,我們企業對未來發展更有信心了!” 2025年5月23日,第10個“南通企業家日”當天,在石港鎮人大代表之家舉辦的法治專題宣講現場,一位民營企業家的感慨道出了在場企業經營者的心聲。

當天,通州法院十總法庭負責人管中帶著剛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走進基層,圍繞維護公平競爭、促進投資融資、鼓勵科技創新等企業關心的亮點內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解讀。宣講結束后,他還與企業家們面對面交流,傾聽企業司法需求,解答企業在經營中的法律困惑。

南通紡織業繁榮,作為通州家紡市場管轄法庭的家紡產業園區法庭,多年來深耕“法潤家紡”品牌建設,不僅以“快審快結”高效處理涉家紡案件,更堅持“走出去”常態化深入企業上門問需。

“企業現在經營有沒有遇到難題?合同簽訂、知識產權保護這些方面,有沒有法律疑問?”今年4月24日,法庭負責人吳菊來到南通冠鑫紡織有限公司,一邊了解企業發展現狀、管理制度與法律風險防范情況,一邊結合新修訂的《公司法》及涉企典型案例,針對企業在合同訂立履行、知識產權保護、勞動用工等方面的潛在風險,逐一釋法解惑,提出切實可行的法律建議,為企業筑牢風險“防火墻”。

從專題普法宣講到上門法律咨詢,從法律風險排查到定制化培訓,通州法院始終堅持將司法服務延伸至企業發展的“第一線”,不僅幫助企業防范化解法律風險,更提升了經營者的法治意識與依法維權能力,為企業健康良性發展注入 司法動能。

“司法既要有是非分明的力度,又要傳遞助企紓困的溫度。”通州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黃衛的話擲地有聲。面向未來,南通通州法院將繼續以司法匠心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用更實舉措、更優服務,助力企業在創新發展的浪潮中奮楫揚帆、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