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套查封房的“活水”解法
作者:鎮江市潤州區人民法院 潤萱 發布時間:2025-09-30 瀏覽次數:1123
“叮鈴鈴……”
初秋的一天,鎮江市潤州區人民法院執行局范麗娟辦公桌上的電話鈴急促地響起,打破了午后的寧靜。她從一堆卷宗中抬起頭,揉了揉略顯疲憊的眼睛,伸手拿起聽筒。
“范法官,我們等不起啊!”電話剛一接通,某建設集團公司林總那熟悉又透著焦灼的聲音便傳了出來,“我們作為乙方,一直顧全大局,遵守政府的會議精神和各項措施,把一個嚴峻的保交樓項目順利交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投入,現在幾千萬工程款拖了這么久,希望法院能加速推進,減少我們企業的損失……”
“林總,您慢慢說,別急。”范麗娟的聲音溫和卻帶著讓人安心的力量,“您的心情我完全理解。放心,這個案子我們一直在跟進,從來沒有放松過……”
掛掉電話,范麗娟的眉頭緊鎖陷入沉思。這起案件她再熟悉不過,也正是因為了解其中的復雜性,她才感到肩上的責任重大。案件始于2019年,某建設集團公司承接了某房地產開發公司在鎮江市的建設項目,因房地產開發公司長期逾期支付工程款,導致建設公司自籌資金支付工人工資、材料款,承擔巨額財務成本,后又因供應商停供、工人索要工資及供材提供不及時導致工程停工。2022年雖恢復開工,但導致了建設集團公司的巨額損失。建設集團公司到法院起訴,要求房地產公司支付相關損失共計2900多萬元。法院審理后對房地產公司名下的30套房產進行了保全查封,案件進入執行階段。
為了盡快拿到資金,建設集團公司立即向法院申請拍賣保全查封的30套房產,因案件執行標的大,雙方矛盾尖銳。范麗娟對該案進行了認真梳理,發現該房地產公司被列為我市重點問題樓盤,因資金鏈斷裂、管理不善等原因,陷入了嚴重的債務危險,涉及多起訴訟和執行案件,名下賬戶及房產被多家法院查封。
范麗娟跟房地產開發公司進行聯系,可負責人根本不配合,躲著不愿出面。范麗娟一次次電話溝通并聯系屬地社區,反復說明利弊。終于,房地產公司派來了代表,一開口便講述了企業的困難情況:“范法官,公司現在確實困難,我們也很焦急,想盡快交房變現解決問題,老百姓、政府給我們的壓力都很大,而且二期房正在銷售,如果現在拍賣一期的30套房,二期房價肯定會受影響,法院能不能過一段時間再去拍賣房子……”
面對雙方截然不同的訴求,范麗娟沒有簡單處置。她仔細分析了案情:若采用常規的司法拍賣程序,不僅會面臨漫長的處置周期和高昂的評估拍賣費用,還可能導致該房地產公司正在銷售的另一樓盤房產價值貶損,難以實現債權人債權的最大化。“必須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范麗娟暗自思忖。
在此情況下,范麗娟積極與雙方溝通協調、充分聽取各方意見,最終決定在確認該房地產公司目前正在銷售其他樓盤且有能力、有意愿自行處置本案查封房產,并確保銷售資金流向可監管賬戶、債權人債權有保障的情況下,同意給予其自行處置的機會。
房地產公司提交了詳細的銷售方案和價格表,建設集團公司對每套房的售價進行了確認。為保障這一過程合法、公正、透明,范麗娟一方面要求房地產公司定期向法院和債權人匯報房產處置的進展和資金流向及明細;另一方面與相關部門密切協作,確保房產交易過戶等手續依法依規辦理。
在法院的監督指導下,房地產公司積極尋找買家、洽談交易。截至目前,已經成功完成5套房產的處置,回籠資金400余萬元,有效償還了部分債務。雙方都對此結果很滿意 ,房地產公司也更加積極的處置剩余房產。“既避免了司法拍賣可能帶來的弊端,又充分調動了債務人的積極性,實現了執行效率和債權保障的雙贏。”范麗娟感慨地說。
從電話里焦灼的“等不起”,到賬面上實實在在的“到賬款”,范麗娟用她的司法智慧破解了這道執行難題。她沒有選擇最簡單的“一拍了之”,而是在法律框架內尋找最優解。這一創新舉措,不僅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寫下了生動的注腳,更讓冰冷的判決擁有了守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