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古錢幣真假難辨 消費者如何維權
作者:如皋市人民法院 陸蘭蘭 發布時間:2025-09-12 瀏覽次數:2544
在收藏界中,古錢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眾多收藏者和投資家的目光。但在這看似充滿文化底蘊的收藏世界里,卻隱藏著無數精心設計的騙局和陷阱。近日,如皋法院審結一起涉古錢幣買賣的糾紛案件。
王某在某網絡直播間出售古錢幣,2025年4月,張某通過直播間添加了王某微信。王某給張某發送了古錢幣圖片,張某對于錢幣的真偽存有疑慮,王某保證錢幣為真品。雙方協商后張某以2500元的價格向王某購買一枚“山鬼花錢”古錢幣,王某承諾收貨后七日內可無條件退款。后張某微信轉賬支付貨款,王某向張某郵寄發貨。張某收貨后認為該古錢幣為贗品,又通過網絡咨詢專業人士得到相同的結論。于是,張某要求王某退貨退款,但王某以多種理由推諉。張某便訴至法院,要求王某退還貨款2500元并支付三倍賠償。王某認為,案涉“山鬼花錢”系其從供貨商處購買,張某所述錢幣系贗品僅為主觀判斷,網絡咨詢他人得出贗品的結論缺乏權威性,也無其他證據佐證。因此,其所售古錢幣為真品,同意退還貨款,但拒絕賠償。
法院經審理認為,張某認為案涉古錢幣為贗品的證據不足,三倍賠償的主張難以支持。王某承諾七日內無條件退貨退款具有法律約束力,王某未落實承諾,構成違約,應當承擔為此造成張某的損失。經法庭調解,王某退還原告張某貨款并賠償張某因維權產生的合理損失費用共計3000元。
法官說法:古錢幣等收藏品交易,高度依賴買賣雙方對實物的鑒別能力。網絡交易中,根據圖片或視頻難以準確判斷真偽,故消費者網絡下單收貨后合理的期限內,有權對真偽提出異議并解除合同。即使在缺乏充分證據佐證交易物為贗品的情況下,消費者仍可基于合理懷疑要求退貨退款,此舉更有利于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提醒古錢幣收藏愛好者,要提高警惕。在收藏過程中遇到不確定的情況時,可尋求專業人士幫助進行鑒定和評估,防止因自己無知而陷入騙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