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司法賦能基層社會治理優勢,延伸司法服務平臺,進一步深化多元共治、融入社會治理,4月27日下午,吳中區人民法院與吳中區臨湖鎮人民政府“臨距離”法官工作室揭牌儀式暨府院對接會議舉行。吳中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張淮賓,臨湖鎮黨委書記朱秋耀,吳中法院黨組成員肖仁剛出席活動,臨湖鎮黨委副書記周佳主持活動。吳中法院開發區人民法庭負責人,臨湖鎮黨委、司法所等相關部門同志參加活動。

工作室主要圍繞調解業務指導、司法建議獻策、調解司法確認等八項工作職責,形成結構嚴謹、內容全面、流程規范的多元解紛體系。運行中創新四項工作機制:1.雙向派駐。法院定期派駐法官在工作室坐診問需,臨湖鎮從村鎮兩級遴選調解員分批次派駐法院接受系統性業務培訓。2.多元解紛。形成“法官+網格員”“法官+調解員”“法官+法律顧問”等矛盾糾紛化解模式,工作室與基層調解力量共享糾紛信息,對潛在矛盾早發現、早疏導、早化解。3.數字便民。發揮智慧法院效能,依托“融訴驛站”集成平臺功能模塊,定期開展巡回審判,將“融訴驛站”和臨時巡回法庭作為司法便民利民的窗口,降低轄區群眾訴訟成本。4.協調聯動。構建“法官+鎮政法委員+鎮綜治中心主任”工作協調聯動機制,針對疑難復雜案件,召開聯席會議,共同研討“一案一策”化解方案,建立工作聯系群,法官在線解答涉法涉訴問題。

朱秋耀表示,“臨距離”法官工作室是基層治理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法官進網格”司法為民的生動實踐。一是加強協同聯動,推進運行專業化。嚴格落實相關配套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府院合作、資源共享,推動構建更高水平的平安臨湖、法治臨湖。二是優化惠民服務,提升群眾滿意度。聚焦群眾在勞動權益保障、鄰里關系糾紛、婚姻家事等方面的現實需求,為群眾提供精準、專業、高效的“家門口式”法律服務。三是抓好總結宣傳,增強品牌影響力。認真總結工作中的創新舉措和特色亮點,及時梳理成功經驗和典型做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準模式和示范標桿。借助媒體渠道,打造具有美譽度和影響力的特色品牌。

張淮賓表示,成立“臨距離”法官工作室,旨在推動政府、法院在矛盾糾紛化解中的良性互動,形成合力。將工作室建設成司法資源向鄉鎮、村社下沉的平臺,跨前做細源頭治理、普法宣傳,向后延伸開展跟蹤回訪、社會治理,推動法官工作室建出特色、辦出成效。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樹立大局觀念。以“臨距離”法官工作室為平臺,主動嵌入臨湖鎮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依法高效開展糾紛引導、調解和司法確認等工作。通過駐點工作室發現前期矛盾,預先以司法建議書的形式預測和規范社會行為,為矛盾糾紛前端化解提供司法保障。二是創新工作方法,推進多元解紛。促進多數糾紛通過非訴方式及時就地解決,將基層調解力量充分引入工作流程中。定期對人民調解開展指導,擴大對人民調解員培訓和指導的廣度和深度。以智能化工作室連通基層治理最前沿,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智能司法服務。三是拓展服務領域,發揮依法治理效果。讓法官工作室成為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平臺,主動延伸司法職能,增強巡回審判、便民訴訟、法治教育、司法公開的復合效應。促進群眾養成通過法治方式主張權利、解決紛爭的習慣,通過司法裁判引領社會風尚。

活動中,朱秋耀、張淮賓共同為“臨距離”法官工作室揭牌。與會人員實地參觀“臨距離”法官工作室,了解功能區設置、運行機制等方面情況。隨后,派駐法官在“臨距離”法官工作室開展首次現場法律咨詢接待。就當地群眾詢問的物業管理、相鄰關系、家事繼承等法律問題進行耐心細致的解答。

下一步,吳中法院將繼續立足審判職能,堅持服務大局,以精準的司法服務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將繼續通過構建多元協同機制、搭建服務平臺、創新服務模式,延伸司法職能等一系列舉措,積極賦能基層社會治理,為轄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