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儲能項目變壓器突然“罷工”,兩家企業對簿公堂。法院判決后,敗訴企業負責人卻急了:“憑什么采信對方的鑒定?”……

面對當事人的“火藥味”,法院沒有一判了之,而是開啟了一場特殊的“法律售后”服務——鎮庭聯合主動上門釋法,最終,原本“不服氣”的企業負責人心服口服,主動履行判決。這場糾紛如何從“劍拔弩張”到“握手言和”?

變壓器“撂挑子”,企業鬧上法庭

2022年,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技公司)因承攬光伏儲能箱式變電站項目采購的變壓器在使用中兩次突然出現故障,造成項目停電。根據項目發包方的意見,科技公司要求售賣方某變壓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變壓器公司)更換更大功率型號,但廠家只愿更換同型號的變壓器,雙方未達成一致意見。后科技公司自行委托鑒定評估確定損失金額,同時另行購買更大型號的變壓器安裝使用,并一紙訴狀將變壓器公司告上法庭。

邳州法院議堂法庭多次調解未果后,經過開庭審理判決變壓器公司賠償科技公司各項損失22.78萬元,同時科技公司返還變壓器公司案涉規格型號變壓器。判決書送達后,變壓器公司對判決結果不理解。

“司法售后”上門,鎮庭組團答疑

面對企業的疑惑,承辦法官沒有簡單回復“不服可以上訴”,而是主動撥通企業負責人電話:“您的心情我們能理解,但判決依據是這樣的……”同時,議堂法庭火速聯動當地鎮政府,鎮長親自“掛帥”,帶領鎮綜治中心和園區服務中心的分管鎮領導與法官組成“答疑專班”,直奔企業現場解惑。

“第二次故障后對方已經告知你們拆除變壓器進行鑒定,并要求你們派人參加,你們明確表示不參加并同意拆除,是不是……”

“鑒定程序合法合規,你看你們也未提交證據推翻上述鑒定意見……”  

“更換變壓器和停電的損失金額是法庭通過走訪調查最終確定的……”

答疑現場,法官掰開揉碎講法條,鎮長推心置腹聊發展。企業負責人漸漸發現:原來法庭不是“拉偏架”,而是在現有證據下做出的最公平裁決。

在聽取了鎮庭工作組的判后答疑后,企業負責人理解了法院作為審判機關的公立性和居中裁判的審判理念,也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態度逐漸緩和,表示服從判決,會積極與原告溝通,自行化解糾紛。

從“拍桌子”到“握手”,司法溫度融化堅冰

 一周后,變壓器企業負責人主動聯系法官:“我們雙方已經握手言和了!”原來經過釋法后,被告方主動支付了賠償款,原告方也將故障變壓器完璧歸趙。

“很多矛盾源于信息不對稱?!背修k法官感慨,“判后答疑不是簡單重復判決書,而是用群眾語言把法理、事理、情理講透徹、說明白?!?/p>

這起變壓器質量糾紛的成功化解,是議堂法庭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典型實踐。議堂法庭在依法裁判后,沒有止步于一紙判決,而是通過“三心五理”工作法(以同理心傾聽訴求、以耐心化解矛盾、以責任心跟進落實;講透法理、理順情理、闡明道理、厘清事理、疏導心理),創新運用“判后答疑+”機制,聯合鎮政府組建“化訟聯盟”,實現了司法裁判與多元解紛的有機銜接,讓冷冰冰的法條變成聽得懂的“公道話”, 讓當事人既感受到法律的權威,又體會到司法的溫度,最終促成自動履行,真正實現了“案結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